2012-01-26

記憶中的糖鐵火車

  由於殖民母國日本的糖業需求,在臺南等地區大量的種植甘蔗並設置了許多糖廠,奠定並深植了臺糖爾後在南部的影響力。雖然偶有聽聞三大糖廠的說法,然而究竟是哪三座糖廠的說法也不盡相同,但不容置否的是,新營糖廠在過去確實有著相當製糖規模。

過去滿載著甘蔗的列車仍停駐在鐵道上,但糖業的盛況已是滄海桑田


  初中及高中就讀於臺糖開辦的私立南光中學,想必不僅是我,許多校友也應該對於新營糖廠有著濃厚的情感。記憶中,有數度上學途中被滿載甘蔗的火車阻斷了交通,因而遲到。載糖的火車可不是自強號、臺灣高鐵列車的長度所能比擬的,時常柵欄一關就是數分鐘,且不論是從新營的中興路或是延平路,想要抵達校園都得經過糖鐵軌道,一旦平交道柵欄放了下來,噹噹噹的聲響就成了遲到戲碼的片頭曲。

左邊跨越軌道的建築物不知是否為天橋,畢竟從未登上這幢建物

  對於新營糖廠的記憶不僅是如此,更有糖廠製糖所發出的撲鼻惡臭。時常在午休或是下午的課程中飄來陣陣刺鼻的味道。然而在政府加入WTO(World Trade Organization,世界貿易組織)開啟貿易大門後,臺灣糖業不敵廉價的進口糖衝擊而漸漸衰微凋零,臺糖也相繼關閉了數座糖廠,所剩寥寥無幾。關閉製糖業務的糖廠也紛紛轉型多元經營,新營糖廠爾後與柳營的酪農業合作,利用既有軌道推廣小火車酪農業觀光,遊客亦絡繹不絕。製糖所產出的刺鼻惡臭味不復飄進教室窗櫺間,取而代之的是遊客吵雜的嬉鬧聲,而每當小火車上導遊透過麥克風介紹南光中學時,緊鄰窗邊的同學偶有將手伸出窗外、並對遊客揮揮手的逗趣景象!

  青少年時期在臺南溪北的鄉下長大,舊時田野間密佈的蔗田已鮮少看見,遑論那黑黑沉重又綿延的糖鐵火車更是早已消逝在嘉南平原上,但甘蔗的甜仍深植在臺南人嗜甜的生活之中,難以戒癮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